一、個人標準證件照
二、姓名:徐海燕
職稱:教 授
學歷:博士研究生
聯(lián)系方式:xuhaiyan@qztc.edu.cn
主講課程:服裝材料學、服裝計算機輔助設計、新型服裝材料應用前沿(研究生課程)
三、學習與工作經(jīng)歷
2000.9-2004.6 江南大學 紡織科學與工程 工學學士
2004.9-2007.3 東華大學 紡織科學與工程 工學碩士
2011.9-2016.6 東華大學 紡織科學與工程 工學博士
2017 -2020 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博士后
2007.8-至今 泉州師范學院 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yè) 任職
四、研究領域
1.新型服裝材料及其應用
2.功能服裝材料及其服飾產(chǎn)品研究
3.針織結構及其服飾產(chǎn)品研究
4.針織結構產(chǎn)品的性能預測與建模
5.織物性能與服裝造型的關系
五、代表性項目與教學、科研成果
1.科研項目
(1) 橫向項目,新型結構色針織物研發(fā),2022.8-2023.12,15萬元,在研,主持;
(2) 橫向項目,茶席用紡織品的設計,2022.5-2022.12,1萬元,在研,主持;
(3) 橫向項目,特種紗線專用針織機研發(fā),2021.10-2023.12,30萬元,在研,主持;
(4) 橫向項目,功能性運動針織面料研發(fā),2021.5-2022.5,20萬元,結項,主持;
(5) 橫向項目,緯編間隔織物一體化多功能口罩的開發(fā),2021.01-2021.12,結項,主持;
(6) 福建省教育廳,一般項目,JAT190529,石墨烯復合纖維的功能針織物及服裝的研究與開發(fā),2019-12至2021-12,2萬元,結項,第二參與;
(7) 福建省科技廳,面上項目,2019J01740,二維周期導電結構織物的等效模型構建及窄頻化傳輸設計,2019-8至2022-8,8萬元,結項,第二參與;
(8) 泉州市科技局,高層次人才項目,2018C126R,含聚酰亞胺的新型結構紗線關鍵技術研究及針織產(chǎn)品開發(fā),2018-9至2021-9,20萬元,結項,主持;
(9) 泉州市科技局,軍民融合項目,2018K002,防刺和雷達隱身雙功能復合面料的設計及關鍵成形技術,2018-9至2021-9,50萬元,在研,第四參與;
(10) 福建省教育廳,一般項目,JAT170497,基于Hagen-Poiseuille定律的純棉機織物透氣性研究,2017-8至2019-6,2萬元,結項,第二參與;
(11) 福建省教育廳,產(chǎn)學研項目,JAT160401,高檔特克斯簇尼克花邊技術研究及產(chǎn)品開發(fā),2016-8至2019-2,5萬元,已結題,第三參與;
(12) 福建省教育廳,一般項目,JA15405,基于有限元分析的經(jīng)編金屬網(wǎng)力學性能的研究,2015-8至2018-6,2萬元,已結題,主持;
(8)泉州師范學院,2013KJ07,科技項目,高強高模紗線針織物的線圈結構的三維模型建立,2013-2014,主持;
(9) 泉州師范學院,2012KJ17,科技項目,高性能纖維可編織性的評價及表征的研究,2012-2013,主持;
(10) 泉州師范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應用型學科背景下依托校企合作打造線下金課——以服裝質(zhì)量檢驗課程為例,2019,主持;
(11)《服裝材料學》課程獲批2017年泉州師范學院在線精品課程;
(12) 福建省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與紡織服裝產(chǎn)業(yè)服務型制造相結合的專業(yè)群建設模式探索,2017,參與。
2.論文發(fā)表
(1) 徐海燕, 劉梅城, 洪杰,等. 服用聚酰亞胺針織物的性能[J]. 上海紡織科技, 2021.(北大核心)
(2) 徐海燕, 陳力群, 韓曉宇. 石墨烯錦綸6復合纖維針織物多功能性研究[J]. 針織工業(yè), 2021(9):4.(北大核心)
(3) 鐘華風, 徐海燕, 崔麗娜. 閩南滴水獸及其紋樣設計應用研究[J]. 泉州師范學院學報, 2021(1):6.
(4) 李少菊,徐海燕,鐘華風. 閩南花磚的紋樣特征及價值探究[J]. 泉州師范學院學報, 2022(3) :29-36.
(5)徐海燕, 蔣金華*, 陳南梁. 加捻金屬絲紗線的制備及其彎曲剛度[J]. 紡織學報, 2019, 40(1):57-61. (EI)
(6) Haiyan Xu, Nanliang Chen, Jianghua Jiang*, et al.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for the Uni-Axial Tensile Behaviour of Metallic Warp-Knitted Fabric[J]. Fibres & Textiles in Eastern Europe, 2018, 128(2):49-54. (SCI)
(7) Haiyan Xu, Nanliang Chen, Jianghua Jiang*, et al. Three-Dimensional simulation of metallic two-bar warp-knitted mesh based on loop structure geometry[J]. Journal of the Textile Institute, 2017, 108(3):368-375. (SCI)
(8)徐海燕, 蔣金華, 陳南梁. Influence of Wires Properties on Warp-Knitted Loop Geometry in Plane Based on Theory of Elastic Rod[J]. 東華大學學報(英文版), 2016, 33(3):381-385.
(9) Jing L, Guo N, Xu H, et al. Tensile characteristics of flexible PU-coated multi-axial warp-knitted fabrics[J].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xtiles, 2016, 47(1). (SCI)
(10) 徐海燕, 蔣金華, 陳南梁*. 基于TexGen的經(jīng)編針織物的三維仿真[J]. 紡織學報, 2015, 36(3):140-146. (CSCD)
(11) Haiyan Xu, Nanliang Chen*, Jianghua Jiang, Lingxiao Jing, Zexing Wang. 3D Simulation of Warp Knitted Structures with a New Algorithm Based on NURBS[J]. Fibres & Textiles in Eastern Europe, 2015, 23(1):57-60. (SCI)
(12)鐘要娟, 徐海燕*, 伍美君. 基于植物色素和形態(tài)的天然印染手法的研究[J]. 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6, 33(2):122-127.
(13)徐海燕, 陳南梁. 基于彈性桿理論的緯平針織物三維建模[J]. 針織工業(yè), 2015(7):56-59.
(10)劉蓮花, 徐海燕*. 個性化在現(xiàn)代職業(yè)女裝的體現(xiàn)[J]. 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學報, 2017, 34(3):159-167.
(14)徐海燕, 孫良霞, 李永雪,等. 泉州產(chǎn)木棉纖維的初探[J]. 福建輕紡, 2015(1):51-54.
(15)蘇麗琴, 李付寶, 徐海燕. 廢棄的鐵觀音茶葉對棉織物進行染色初探[J]. 福建輕紡, 2014(4):41-45.
(16)徐海燕. 捻度對超高分子質(zhì)量聚乙烯紗線可編織性的影響[J]. 紡織學報, 2013, 34(11):44. (CSCD)
(17)徐海燕, 陳南梁. 熱壓工藝對GF/PET摩擦紡混纖紗浸漬效果的影響[J]. 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 34(1):66-70.
(18)徐海燕. 增強“服裝材料學”課程教學的吸引力[J]. 紡織服裝教育, 2012, 27(4):366-367.
3.參賽獲獎
(1)2018年泉州市高校中青年專業(yè)(服裝設計與工程)帶頭人培養(yǎng)對象
(2)2016年第九屆泉州市自然科學優(yōu)秀學術論文三等獎 市級 排名第一
(3)2017年中國紡織工業(yè)聯(lián)合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極細金屬絲經(jīng)編生產(chǎn)關鍵技術及在大型可展開柔性星載天線上的應用” 排名十一
(4)2017年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高性能衛(wèi)星大型可展開柔性天線金屬網(wǎng)材料經(jīng)編生產(chǎn)關鍵技術及產(chǎn)業(yè)化” 省級 排名十一
(5)2013、2020年泉州師范學院優(yōu)秀畢業(yè)論文指導教師
(6) 2019年、2021年校級本科教學優(yōu)秀獎二等獎
(7) 2018年校級教學新秀獎二等獎
4.指導學生項目及獲獎
(1)新型病號服,福建省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2022;
(2)同芯口罩-打造后疫情民用防護新方式,國家級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2021;
(3)醫(yī)用防護服便捷穿脫的結構設計,國家級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2020;
(4)植物染色的手工坊,國家級創(chuàng)新實踐項目,2018;
(5)基于藍染技藝的茶具用織物的藝術開發(fā),校級創(chuàng)新訓練項目,2017;
(6)基于植物色素和形態(tài)的天然印染手法的研究, 校大學生科技項目,2015;
(7)泉州地區(qū)木棉纖維在紡織服裝用途中的性能研究,校大學生科技項目,2014;
(8)天然植物對棉織物染色的研究,校大學生科技項目,2013;
(9)指導學生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0余項,指導學生發(fā)表論文10余篇;
(10)指導學生獲校級互聯(lián)網(wǎng)+、挑戰(zhàn)杯獎項多項;
(11)指導學生獲市、省級以上紡織服裝類學科賽事獎項20余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