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傳染源:病人及隱性感染者。
傳播途徑:病人咳嗽、噴嚏所致的空氣飛沫傳播為主,亦可通過接觸被病人及隱性感染者污染的物品傳播。
臨床特點:潛伏期1-3天,甚至數小時。急起高熱(體溫38.5℃以上),持續(xù)3-4天,全身酸痛、乏力,或伴輕度呼吸道癥狀等。
預防控制措施:
1.管理傳染源:病人隔離治療1周,或至退熱后2天。
2.大流行期時集體單位應進行醫(yī)學觀察,出現發(fā)熱癥狀時應早期隔離。
3.切斷傳播途徑:(1)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2)可用食醋或過氧乙酸熏蒸消毒;(3)到公共場所應戴口罩;(4)病人用過的食具、衣物、手帕、等應煮沸消毒30分鐘;或用1:100“84”消毒液浸泡,30分鐘后再用清水漂洗干凈;或陽光暴曬2小時;(5)患者寢室、教室、實驗室用紫外線消毒燈照射消毒,每天兩次,每次60分鐘,連續(xù)照射至疫情控制(每臺紫外線消毒燈車有效消毒范圍4立方)。
4.健康教育工作:平時加強身體鍛煉,合理飲食和休息,增強自身抗病能力,養(yǎng)成勤洗手,不面對他人咳嗽、大聲說話等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
5.接種流感疫苗: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個月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