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外國語學院開展“學習積極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本次班會由各班心理委員主持,全體學生參與。
本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主要介紹了積極心理學中的幸福五要素(PERMA模型):積極情緒、投入、人際關系、意義感和成就。同學們圍繞幸福五要素,學習緩解日常壓力、提升幸福感的具體方法,為未來的學習與生活注入持續(xù)的心理能量。
心得體會:
觀看完關于PERMA積極心理學幸福模型的視頻,我深受觸動,對“幸?!?/span>有了全新的理解。這個模型由“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提出,包含積極情緒、投入、人際關系、意義和成就這五個要素?!?/span>積極情緒”是幸福的基石,它讓我們能樂觀地看待世界。“投入”即進入心流狀態(tài),全身心投入熱愛之事,能讓我們感受純粹的滿足。人際關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良好的關系能給予我們溫暖與支持。“意義”讓我們找到生活目標,賦予生命重量。“成就”則是對自身價值的肯定,每一次達成目標都帶來喜悅與自信。
回想起曾經備考的日子,雖然忙碌,但當我沉浸于知識的海洋,全心投入學習時,時間仿佛靜止,那種心流體驗讓我充實又滿足,這便是投入帶來的幸福。還有和家人圍坐一起分享生活點滴,親情的溫暖讓我幸福感滿滿,這是人際關系的力量。我意識到,生活中的幸福并非遙不可及,它就藏在這些元素里。今后,我會主動培養(yǎng)積極情緒,多做讓自己開心的事;用心經營人際關系,珍惜身邊人;尋找生活意義,設立明確目標;積極投入,專注當下。我相信,通過對PERMA模型的實踐,我能更好地擁抱幸福,讓生活更加充實美好。
謝奕宏23級英語(師范類)3班
觀看了這個視頻后,我深受啟發(fā)。塞利格曼的PERMA模型將“幸福”拆解為五個維度。積極情緒是啟動幸福循環(huán)的鑰匙,投入體驗帶來心流狀態(tài)的覺醒,人際關系編織著生命的意義之網,目標追求賦予存在以重量,成就積累則繪制出成長的等高線。正如塞利格曼所言,“幸福不是一種固定狀態(tài),而是一種能力”,越練習越熟練,積極心理學讓我們不再迷茫。
曾澤曉23級英語(師范類)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