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陳江山 實習記者 徐明文)朋輩心理委員,是溝通“學校―學院―班級―宿舍”四級心理保健網(wǎng)絡的重要紐帶,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為了促進朋輩心理委員自身發(fā)展,提高他們的人際溝通能力,進一步發(fā)揮他們的樞紐作用,更好地服務他人,
本次培訓分為朋輩心理委員交流會和專題講座。上午9:00,在校心理咨詢中心老師悉心地指導下,朋輩心理委員分組座談會有條不紊地展開。精彩的暖場游戲――“五角一塊”一開場極大地活躍了現(xiàn)場的氣氛,使在場的人全身心地投入活動當中。緊接著,以分組的形式,討論了朋輩心理委員的基本職責、朋輩心理委員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以及今后開展工作的注意事項。高潮可謂一浪接過一浪,在特定的時間內,以小組為單位,還就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如考試焦慮、宿舍人際、友情發(fā)展及校園危機干預等進行案例討論。各小組積極發(fā)言,各抒己見,互相借鑒,互相促進。期間,老師也一一作了點評。同學們普遍感覺今后處理類似問題更有策略了,受益匪淺。
下午2:30,鄭曉森老師用幽默詼諧的語言,結合小測試,背景故事、肢體演示等多種形式,與大家分享了人際溝通的定義、溝通的模式、90后大學生固有的特點和人際溝通常見的問題。此外,鄭老師還強調了心理委員不僅應具備積極樂觀、情緒穩(wěn)定、自信、關注對方的需要以及同理心等心理特質,而且還要學會全面看待、包容一個人、適當暴露缺點、使用善意的謊言等多種途徑為他人提供心理幫助、支持和關愛。持續(xù)了一個半小時的專題講座帶朋輩心理委員走出了人際溝通的盲區(qū),為他們的成長注入了清新劑。
據(jù)悉,此次朋輩培訓改變往年以講座教育為主的風格,將分組座談會與專題講座有機結合,在形式上有了極大的創(chuàng)新。朋輩心理委員培訓,架起一座心與心的橋梁,為今后心理委員工作的順利開展作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