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奮進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我院組織民族預科學生收看“第十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qū)示范單位授牌活動”特別節(jié)目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扎實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活動,落實黨建與民族團結進步、教學育人工作“一融雙優(yōu)”工作模式,民族工作室黨支部5月25日晚組織2022級民族預科班學生集中觀看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lián)合錄制的“團結奮進新時代——第十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qū)示范單位授牌”特別節(jié)目。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節(jié)目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分為“暖人心”“映丹心”“守初心”“筑同心”四個篇章,通過文藝表演、現(xiàn)場采訪、主題紀錄片等多種形式結合的方式,講述了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所發(fā)生的一個個民族團結的故事,向我們展現(xiàn)了新時代下各民族團結進步的嶄新局面,極大的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我們看到了一個民康物阜、欣欣向榮的中國。
在觀看節(jié)目過程中,同學們感慨萬千,尤其是看到戍邊衛(wèi)士的事跡后更是反響熱烈。我國2.2萬公里的陸地邊境線,有1.9萬公里在民族地區(qū),守護莊嚴而神圣的邊境線離不開各民族同胞的勠力同心。在廣西防城港市防城區(qū)峒中鎮(zhèn)尚義村,上哨所當哨兵被視為榜樣,"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前有陸家三代人接力邊防,后有90后哨兵永繼不絕;在內蒙古阿拉善距邊境線僅有11公里的荒漠戈壁上,尼瑪老人將肩負了50余年的戍邊重任傳遞給兒子;在新疆烏恰縣吉根鄉(xiāng),第一批守邊人布茹瑪汗·毛勒朵在人生最好的年華,雕刻10萬余塊“中國石”,描繪最為神圣莊嚴的邊境線;在吉林延邊,退休干部金春燮自發(fā)為抗日英雄修碑立傳,從三兩孤碑到成片陵園,記錄下永不褪色的篇章。來自民族預科三班的侗族同學張金燕在觀看到戍邊衛(wèi)士就熱淚盈眶,她表示:“中國的戍邊衛(wèi)士用腳步丈量邊境線,將忠誠融入信仰,用生命鑄就界碑,守住了強邊固防的第一線,呵護了萬千燈火團圓夜,更捍衛(wèi)了革命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國泰民安。作為民族預科生,更作為中國大家庭中的一員,我能深切的體會到戍邊衛(wèi)士的艱辛與崇高的愛國情懷,同時我也要成為一名有理想、有擔當、能吃苦、敢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奉獻自己的青春!”來自預科一班的苗族同學李思思表示:“我們身為時代新青年,更應該接過時代的接力棒,立鴻鵠之志,秉持使命擔當,以吾團結奮斗,共譜時代華章!”來自預科二班的維吾爾族同學海米沙說到:“通過今天晚上的學習視頻,我們深刻認識到了民族團結以及扶貧工作的重要性。在各民族人民的努力下,我們新時代新青年有了越來越多的奮斗方向,這讓我們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span>
南安學院將繼續(xù)以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先進典型為榜樣,以民族工作室為平臺,一融雙優(yōu),持續(xù)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工作,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育人全過程,扎實做好預科班學生培養(yǎng)工作,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的高質量發(fā)展作出貢獻。(楊炳山、阿依拉·吐爾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