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2日上午,“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走進我校。植物生理學專家、北京大學原校長許智宏院士和海洋與食品學院教師進行了座談交流。
針對大農業(yè)發(fā)展趨勢等問題,許智宏認為,大米是第一主糧!全世界大米的流通量,僅是中國產量的15%。中國10幾億人吃飯,要全部靠國際市場來解決,這是不可能的!中央很明確,中國的主糧必須牢牢掌握在我們的飯碗里。中國的飯碗里不可能盛外國米,要盛外國米也是不夠的!許智宏指出,我國農產品包括海產品都是以鮮食為主的初級農產品。未來大農業(yè)包括海產品的出路在于,通過食品加工增值,發(fā)展功能食品和保健食品。
就農業(yè)資源包括食品資源及中草藥資源開發(fā)利用等問題,許智宏認為,我國有6000多種藥用植物資源,海洋也擁有巨大的資源!植物資源還沒有研究透,海洋資源更沒有研究透。未來是生物經濟世紀。要開辟更多的食品資源,向中草藥植物要資源,向海洋要資源! 從大自然這些資源中,尋找對我們身體、我們未來有用的東西。這就是我們對人類的貢獻。許智宏還說道,中醫(yī)藥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幾百年上千年的一個重要寶庫。屠呦呦獲諾貝爾獎,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獲得的,它的巨人就是我們的老祖宗----中醫(yī)藥寶庫。
在生命科學轉型發(fā)展等問題上,許智宏認為,今天生命科學已經是交叉學科了,它需要不同學科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彼此合作,提出新的思路,提升綜合實力,做出自己的特色。當前,每個學校、研究所,都在轉型,都在改革,都在思考,我們將來要做什么。
針對有關轉基因的一系列疑問,許智宏告訴大家,自然界就有農桿菌載體進行甘薯基因橫向轉移現象!中國、美國跟歐洲科學家檢?了120多個甘薯品系,發(fā)現甘薯全部含有農桿菌的DNA片段。說明甘薯進化過程中,這個農桿菌的基因已經變成甘薯的一部分!許智宏說,世界上?有100%安全、?風險的食品。即使是非轉基因食品也沒有絕對的安全。如大米也有風險,有的人吃大米會過敏,也有吃花生會過敏的,江浙一帶有吃蠶豆過敏的!公眾的科技知識普及水平很關鍵!只要具備基本的生物學知識都可以理解轉基因問題。不必恐慌!
許智宏強調說,作為科學家,要自律,國家規(guī)定怎么樣,就要嚴格按規(guī)定做好!明白什么基因應該釋放,什么不該釋放,不能濫放!食品安全,國家有條例,不能不符合條例!濫釋放會引起大家恐慌!要做到符合國家條例,實際上也很簡單!把全國幾千個種子公司管控住,每個種子公司的種子,一檢測就能檢測出結果。因為,所轉基因就那么幾種!一旦檢測發(fā)現,這些種子就不能賣!你只可作為其他用途,但不能作為種子使用!要關注科學所產生的負面效應,要把負面效應這個風險降低到最低。
對于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問題,許智宏指出,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與早年的歐美國家相比,中國還是不錯的,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國就設立了種質資源庫,總共保存有33萬份不同的資源(品種和品系)。隨后,設立了中國野生生物資源庫,保存有中國30%野生植物物種。保護生物多樣性極其重要。栽培種之間雜交已經?什么優(yōu)勢了,要重新從野生種、野生近緣種以及過去?掉的一些原始栽培品種中尋找寶貴的基因資源,把這些基因搬回來。
許智宏院士不僅為海洋與食品學院的老師介紹了科學研究的前沿動態(tài),也為學院的轉型發(fā)展提供了寶貴的意見。
(海洋與食品學院 蔡英卿 攝影 陳洪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