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號 | 成果名稱 | 成果形式 | 第一完成 單位 | 實驗室參加人員姓名(排名) | 成果產生年度 |
1 | 智能化數控礦山金剛石繩鋸機 | 科技獎勵 | 泉州師范學院 | 宋金玲(第一) | 2019 |
本成果通過自主設計PLC系統(tǒng)及變頻器自動調節(jié)繩鋸機進給速度和串珠繩張緊力,實現了對切割過程、切割工藝的自動控制,實現繩鋸機的人性化、高智能化;通過預先設定的切割參數進行自動分段切割,通過水位檢測儀來實現缺水自動停機的保護功能;通過設有主電機電流輸入最大負載電流和空載電流,當工作電流小于空載電流時(斷繩時),機器快速自動停機,實現斷繩自動保護功能。成果產品具有智能化程度高、加工速度快、結構簡單、易于安裝、安全穩(wěn)定,不受場地與空間的限制,可完成水平、垂直、傾斜方向的切割,加工質量好,石材損耗低,荒料出材率高,工作噪聲低,振動小,工作環(huán)境好等特點,廣泛應用于石材的礦山開采、石材荒料整形等領域。 本成果產品智能化數控礦山金剛石繩鋸機取得歐盟CE認證,多次參加國內、國際系列化重要展銷,積極地推廣使用。產品不僅銷售國內市場,尤其暢銷海外,在巴西、西班牙、葡萄牙、安哥拉、阿聯(lián)酋、土耳其、新西蘭、巴基斯坦等國家都有我們的繩鋸機在使用。該設備性能穩(wěn)定,智能化程度高,擁有中文、英文、葡萄牙語、西班牙語、俄語5種語言,操作簡單、低噪音、低粉塵。繩鋸機的應用大大提高了石材礦山的開采效率,提高了礦山石材的成材率,實現了礦山綠色環(huán)保開采。相關成果獲2019年福建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
序號 | 成果名稱 | 成果形式 | 第一完成 單位 | 實驗室參加人員姓名(排名) | 成果產生年度 |
2 | 微棱鏡反光膜超精密光學母模具關鍵技術研究 | 技術開發(fā) | 泉州師范學院 | 廖廷俤(第一) | 2020 |
反光膜是由許多微光學結構陣列組成,可將入射光線再逆反射回照明光源區(qū)域,從而使該結構實現被動發(fā)光,被廣泛應用于交通警示標志,如路面標志和路障、工作者安全服等。微棱鏡反光膜具有逆反射系數高、廣角反射以及耐候性能強等特點,成為反光膜高端市場的代表。目前,反光膜母模具的加工技術主要被外資企業(yè)所壟斷,全世界僅美國3M公司、艾利公司、日本恩希愛公司、德國ORAFOL公司以及韓國等相關企業(yè)所掌握。 本成果采用先進的超精密五軸加工設備,成功開發(fā)了微棱鏡反光膜光學母模具的加工技術、工藝、母模具的檢測技術。所加工的微棱鏡反光膜光學母模具的三棱錐單元邊長為173μm,深度為70μm,尺寸精度為1μm,角度精度為0.1°,表面粗糙度Ra<15nm,可實現最大尺寸為200×200mm。該成果打破國外對微棱鏡反光膜模具的壟斷局面,實現高性能微棱鏡反光膜關鍵技術的國產化,提升了國產反光膜在核心技術上的競爭水平。該母模具成功在福建省新力元反光材料有限公司和福建省安元光學科技有限公司實現技術轉化應用(轉化金額165萬元,已到賬125萬元),助力國內反光膜企業(yè)轉型升級。
|
序號 | 成果名稱 | 成果形式 | 第一完成 單位 | 實驗室參加人員姓名(排名) | 成果產生年度 |
3 | 光電傳感器技術 | 技術開發(fā) | 泉州師范學院 | 陳智浩(第一) | 2019 |
本成果主要圍繞模式耦合干涉光纖傳感技術及其在生命體征監(jiān)測中的應用,開展了一系列的開創(chuàng)性研發(fā)工作,主要有:模式耦合干涉光纖傳感特性研究,突破了傳統(tǒng)強度調制型光纖傳感器易受光源功率波動,光纖線路傳輸損耗的影響;利用硬件的方法融合傳感諧波特性,解決了生命體征光纖傳感器誤報的問題;利用空分復用方法在單一光纖上實現多位置姿態(tài)和生命體征參數的同時監(jiān)測;采用人工智能,基于心沖擊圖描記法,實現了連續(xù)、無感覺對個人身份進行識別,同時還能監(jiān)測生命體征參數的技術;建立了基于模式耦合干涉諧波光纖傳感技術的生命體征監(jiān)測系統(tǒng);研制的樣機成功地用于醫(yī)學臨床試驗中。 本成果已申請發(fā)明專利4件、授權實用新型2件,發(fā)表SCI論文4篇。吸引了5個國內外公司的合作,包括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Nextan等。學校從中獲益226.99萬元(到賬經費)。該成果解決了傳統(tǒng)監(jiān)測技術無法長期、連續(xù)、無感監(jiān)測心臟健康的問題,為我國健康護理監(jiān)測開辟了一個新的技術領域,填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空白,并已在國際上產生了一些影響。 |
序號 | 成果名稱 | 成果形式 | 第一完成 單位 | 實驗室參加人員姓名(排名) | 成果產生年度 |
4 | 半導體致冷器件晶粒智能篩選機 | 技術開發(fā) | 泉州師范學院 | 廖廷俤(第一) 蔡植善(第二) | 2020 |
該本成果所研發(fā)的半導體致冷器件晶粒智能篩選機基于機器視覺的圖像處理算法和深度學習新技術,采用Linux系統(tǒng)和人機交互操作UI界面,通過第1工位實現晶粒3維尺寸同時成像檢測,通過第2和第3工位實現晶粒4個面缺陷同時成像檢測,并采用光纖傳感器的振動盤料滿停機裝置,以及精確的晶粒運動定位與采集同步控制,實現了對半導體晶粒(尺寸1.32*1.32*2.10mm)6.5粒/秒的勻速送料與檢測,檢測準確率達90%以上,檢測精度達25mm,解決了半導體晶粒人工檢測容易產生漏檢、檢測準確率低、檢測效率低、檢測成本高等問題,實現了一臺半導體晶粒篩選機可以替換5個檢測員工的產能。擁有14件發(fā)明專利申請和4件授權實用新型專利。
|